永利欢乐娱人城|集团有限公司

您好,欢迎访问永利欢乐娱人城!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站内搜索 | 点击排行 | 旧版入口
当前位置: 永利欢乐娱人城 » 信息公开 » 教育教学 » 正文

永利欢乐娱人城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30  浏览次数:6

图片1
目录

一、学院概况 - 1 -

二、办学基础能力 - 2 -

(一)办学经费有保障 - 2 -

(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能满足教学需要 - 3 -

(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能满足当前办学规模需要 - 3 -

(四)信息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 4 -

(五)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充足 - 5 -

三、“双师”队伍建设 - 5 -

(一)生师比符合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 - 6 -

(二)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6 -

(三)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 7 -

(四)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 - 7 -

(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 8 -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 8 -

四、专业人才培养 - 8 -

(一)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 9 -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 9 -

(三)深化课程改革 - 10 -

(四)加强实践教学 - 12 -

(五)深化校企合作 - 12 -

(六)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 13 -

五、学生发展 - 14 -

(一) 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 14 -

1.招生计划及报到情况 - 14 -

2.高职扩招情况 - 15 -

(二)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就业率 - 15 -

(三)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 17 -

(四)学生服务管理 - 17 -

六、社会服务能力 - 19 -

(一)政府购买服务 - 19 -

(二)技术服务 - 20 -

七、存在问题 - 21 -

(一)专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 22 -

(二)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 22 -

 

永利欢乐娱人城

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自评报告

省教育厅: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0〕25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陕教职办〔2020〕16号)精神,我院在前期数据填报和问卷填答的基础上,从办学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认真进行自查自评,现将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院概况

永利欢乐娱人城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05年9月正式挂牌运行,是目前铜川市唯一一所高校。建校以来,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就业导向、质量立校、打造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理念,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14.9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1万平方米;内设7个教学单位、12个行政职能部门;学院教职工总数349人,其中专任教师18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任教师85人,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50%以上,培养了省级教学名师1人,铜川市拔尖人才3人,国内访问学者2人。

现开设教育管理、机电、建工、医药4个大类20个高职专业,已建成省级重点专业5个,建成央财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1个,立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项目1个,完成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建成9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站,13个省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和培训中心。

已建成校内专业实训中心7个,各类专业实训室9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00余万元,建成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与中兴教育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海天装饰集团等10余家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建成校外实习基地80个。

目前,学院面向四川、重庆、河南、山西、青海、内蒙、宁夏、甘肃等9个省市招生;现有各类在校学生近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4942人。

近年来,永利欢乐娱人城立足区域,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努力服务“四个铜川”建设,建章立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内涵建设,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11月,我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复核。 

二、办学基础能力

(一)办学经费有保障

学院办学经费有保障,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国家标准。学院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事业收入及其他收入。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5228.54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收入5228.54万元)、事业收入2160.00万元(其中学杂费收入1614.64万元);201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7249.87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收入7249.87万元)、事业收入2260.00万元(其中学杂费收入1492.15万元);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10126.05万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收入10126.05万元)、事业收入1632.50万元(其中学杂费收入1092.30万元)。近三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见下表:

近三年生均财政拨款情况一览表

图片2 

(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能满足教学需要

   我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均高于8000元,能满足教学需要。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统计表 

图片3 

(三)生均教学及辅助、行政办公用房面积能满足当前办学规模需要

学院占地面积149349.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6140.55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 52298.13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面积7577.8平方米。现有馆藏图书31.24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50万册

近三年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

图片4(四)信息化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学院通过连续两期的智慧校园建设,学院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快速提升。目前实现了主干万兆,百兆、千兆混合到桌面的基础网络结构,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网出口带宽扩容至2Gbps,教学用终端(计算机)1030台,网络信息点数3880个。完成了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了师生人脸识别进出入校园。实现软件定义的校园虚拟化管理平台,存储容量扩容至270T。购置了数据库审计、堡垒机、行为审计等安全设备,上线了态势感知平台并重新划分了安全域,提升了网络安全管理能力。进行了校园监控网络改造,实现了统一管理、集中存储的一体化安防平台。开展了校园软件基础平台建设,统一了信息标准,建成统一信息门户平台和主数据中心,完成了校园移动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的系统搭建。建设了教务管理、混合式教学、学生管理、人事管理、实训基地管理等业务软件平台,建成了学院内部质量监测与预警平台等综合业务平台。

学院两期投资960万元分建成常态化录播教室112个,智慧教室1个,课程制作工作室1个,录播教室集中控制中心1个,部署了校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平台。安装多媒体教室130余间,计算机房10个,专业计算机房5个。建立PLC、数控仿真、动漫等实训室。

(五)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充足

学院现保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6926件,总值4800余万元。实践教学用房面积22600余平米。制定了《永利欢乐娱人城十二五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设立专项经费,逐年增加建设经费投入。建成机械制造、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建筑工程技术、材料工程、护理、人文科学、汽车、计算机等8个专业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数为80个,校内实践基地数为90个。其中,护理技术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成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2018学年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2710个,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训时间为195617(人日),能满足学生校内外实践教学需要

三、“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坚持以高等职业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为标准,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目标,按照“引进培养结合,专职兼职互补,校企合作共建,理论实践并重”的建设思路,实施师资职称学历提升、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着力于“双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努力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强实践能力、专兼职结合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一)生师比符合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

截止2019年9月学院有教职工349人,现有专任教师181人,兼课教师67人,专兼课教师占全院教职工总数的71%,专兼课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9人,在读硕士、博士学位教师12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36人,中级职称146人;“双师型”教师80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2人。生师比保持在27左右,2019年下半年,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9人,生师比基本符合普通高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

2017—2019学年生师比统计表

图片5 

(二)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有针对性的做好院内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安排,更要发挥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修订了《双师素质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在原办法中增加“双师型”评选标准,整体提高双师教师评选标准,共评选认定“双师型”和双师素质教师113人,专任教师中双师教师占比62.43%。

(三)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院聘请45名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从事专业技能课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选聘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目前我院兼职教师队伍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三年来,用于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总额分别为60.00万元、17.36万元、19.30万元。

(四)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

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实际和专业建设需要,通过校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招聘引进工作机制。制定《铜职院人才引进办法(试行)》和《铜职院客座教授管理暂行办法》,改善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引进工作环境、科研条件,提高工资待遇; 2019年聘请进客座教授6人,引进博士学历专业人才1人,分别带动学前、陶瓷、建筑、护理和机电专业稳步发展,丰富专业、课程资源库,指导专任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引领科学研究,指导中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与盐城职业技术学院交流研究型教师2人,协助学院搭建专利申报平台,指导各专业教师掌握专利申报方法。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引入,带动了教师的科研热情、拓宽了科研思路、丰富了科研方法。

(五)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学院组织开展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通过比赛,引导教师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要有针对性的做好院内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工作安排,更要发挥企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师到企业任职兼职与企业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工巧匠到职业院校兼课任教的“双向”流动机制,完善政策和经费保障,切实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X证书制度)需要的素质和能力。

(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和招聘力度。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职结构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实现不同层次和类型教师结构的优势互补,发挥高层次人才和高职称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与实践水平,保证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满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需要。

四、专业人才培养

(一)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学院现有三年制全日制高职专业20个,五年制全日制高职专业8个。其中,三年来新申报陶瓷设计与工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三年制高职专业8个,撤销英语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小学教育、汉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等8个专业,材料工程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停止招生;和陕西工贸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西安现代电子职业学校、西安医药科技职业学校、陕西省高教系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4所中职学校合作申报机电一体技术、有汽车检车与维修技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三二分段制专业8个,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护理、中医养生保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陶瓷设计与工艺等百万扩招专业16个。三年来学院完成了护理、建筑工程技术、学前教育三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申报护理专业为省级一流培育项目;立项院级一流专业2个,院级特色专业3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申报了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试点,学前教育、护理申报了幼儿照护(中级)试点,被批准为1+X考核站点。

(二)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修订了《永利欢乐娱人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指导意见》,各专业结合要求每年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从专业建设入手,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符合认知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为依据,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对应的职业资格相适应,把劳动教育、课程思政、1+X证书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坚持学院主导、二级学院主体、企业参与的原则。学院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变更程序和审批权限,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确需对个别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调整的,必须按程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孙思邈医学院护理、药学类专业积极与医院等医疗卫生单位合作,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医院病房见习、校内模拟实训、社区实践锻炼、护理操作演练、医院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组织学生开展《大医精诚》研、学、问大赛,让学生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认同感。

师范教育与管理学院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一线教育专家零距离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同时,采用“请进来”的方针,解决了学前教育专业高端人才缺乏的困境,弥补了专业课教师有理论缺实践的不足, 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建筑与材料工程学院经过多次调研、讨论、研讨,形成“3-1-6”方案,即开好三个会(用人调研会、行业技术专家研讨会、毕业生反馈会),指打造一个平台(产学合作协调育人平台),解决六个问题(体系融合、教材建设、教师素质技能提升、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轮岗、招生和就业),让专业建设及时对接市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经过实践,专业内涵建设稳步提升,收到了较好效果。

机电工程学院积极开展“订单”培养,继续同上海中锐教育集团校企共同实施人才订单培养。与中兴教育管理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培养协议, 成立“铜川中兴ICT学院”并以此为运营载体,通过甲乙双方的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在招生招工、人才培养、资源利用、文化建设、产学研用等领域将进行全面对接融合。

(三)深化课程改革

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目前,我院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占比均超过50%。同时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再根据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设置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近三年以来,为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我院各专业学生中开设智慧树、尔雅通识课程40余门。各专业把课程内容选择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加强职业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或操作实务能力的训练,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从2015年开始,我院全面推行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2017年12月和2019年8月,分别组织了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化课改测评。截止目前,共有105位老师通过了项目化课程改革测评。多门课程课改成果进课堂实施。

2019年在校内部署了在线开放课建设平台和“雨课堂”,先后对教师进行了多轮培训,教师的教学改革理念有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掌握有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也取得初步成果。新建分布式录播教室112间,基本实现教室全覆盖,为教学质量监控和随堂课程录制,积累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学院共建、自建在线开放课程5门,计划建设在线开放课程27门,其中与企业共建课程10门,课程团队自建课程17门,目前各类课程建设正在按计划进行。

(四)加强实践教学

学院把实践教学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本着“紧扣专业、突出重点、满足需要、资源共享”原则,在深入调研、分析企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各专业按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设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通,突出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一致性;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实践课课程标准、主要实践环节质量标准,分类制定考核办法。各专业以职业素养和技能培养为主线,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和训练项目,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提升了岗位职业技能。所有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50%以上,所有学生均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

(五)深化校企合作

学院遵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政行企校合作,学院专业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学生招生规模逐年稳步增加,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用人单位的认可。截止2019年9月,学院共签订国际合作项目2个,正在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数为49个,其中,正在开展校企合作的当地企业数为35个,加入3个职业教育集团数。主要围绕铜川市委、市政府确立的产业集群开展合作。

学院与云华教育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合作共建“永利欢乐娱人城航空学院”,联合开设民航运输与管理、机场运营、通用航空器维修等专业。与中兴集团下属的中兴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建“永利欢乐娱人城—中兴ICT学院”,共同建设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 在原有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基础上,积极拓展智能制造类专业方向,和达美轮毂、陕建新材料、陕汽集团、铭帝铝业、尧柏水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陕西火凤凰艺术陶瓷有限公司、唐宋瓷业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文创产品,校企合作共建陶瓷设计与工艺等专业。继续加强与陕西兴盛德药业、陕西丰禾药业、陕西百年寿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的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孙思邈医学院与日本日中介护事业交流协会、陕西易通人力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组建赴日高端养老护理特别培训班。与日本环太平洋教育医疗事业振兴协会和日本国社会福祉法人江寿会达成了合作意向,在日本建立“永利欢乐娱人城海外教育就业基地”。

(六)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学院2018年成立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组织全院师生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全面开展诊改。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以大数据为平台,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建立“ 8 字形”螺旋递进式、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目标,以“专业诊断”为切入点,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配合学院重点工作,适时启动专项诊改督查,组织教学督导,通过现场听课、查阅教学资料、与相关师生进行座谈交流等形式,查找问题,分析问题,研讨对策,形成整改清单。2019年11月,学院通过陕西省高职院校诊改专委会专家组的现场复核。认为我院诊改工作成效明显,复核结论为诊改有效。

五、学生发展

(一) 招生计划完成质量

1.招生计划及报到情况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宽生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定生源;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保障五年制生源稳步增加的基础上,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尽量扩大三年制学生的数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我院的社会影响力。努力挖掘新的生源渠道,在贮备三年中职学生生源,争取“3+2”联合办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积极开辟新的生源战场,通过努力争取,新增招生区域;做好招生咨询工作,关键时段多方式多途径并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线下同步宣传咨询。近三年面向陕西、四川、重庆、甘肃、内蒙等9个省(区、市)招生。招生计划及报到情况见下表:

2017-2019学年招生情况统计表

图片6 

2.高职扩招情况

2019年我院高职扩招总计划2600名,完成录取1823,详情如下:

(1)第一、二次扩招计划400名,网上报名申请208名,参加面试119名,考生确认115名,报到113名

(2)第三次扩招最终计划数2250(含第一、二次扩招未完成287)名,网上报名申请3246名,参加面试1837名,考生确认1710名,按省招办要求第一次入学998名,实际报到991名。

(二)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就业率

1.学院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成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站9个、省市级人才培养基地5个、培训中心3个,学院被确定为陕西省“人人技能工程”实施院校。2017—2019年毕业生获得国家颁发的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级)获的人数分别为630、683、628人,资格证书获取率分别为78.84%、65.42%、71.68%。学院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就业服务和指导,多措并举助推毕业生就业,大力提高学生就业率。三年来毕业生直接就业率分为:91.23%、91.00 %、93.26%。

2.毕业生就业去向以到当地基层服务为主,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居多,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高。

学院多次开展就业创业师资培训,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宣讲。主动与市就业局合作,整合现有资源,共同建设管理好学院创业园工作。组织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加铜川市就业部门的创业活动。

2017—2019年就业单位去向,当地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0.60%、 56.23%、58.62%;中小微企业基层服务的比例分别为51.02%、95.58%、98.77%;500强企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4.38%、4.42%、1.22 %;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毕业生所占比例为 88.03%。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在90%以上,用人单位反馈认为我院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好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人际沟通能力强,后期发展潜力较大,综合评价较好。

(三)学生职业技能培养

学院设立专项资金坚持每年开展“专业技能月”活动,同时,遴选优秀师生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及行业组织举办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先后在省级及以上级别专业技能大赛获奖82项。2017年我院师生参加国家和省市各级技能竞赛获得21项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市级奖励20项;57名师生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9项。2018年学院与铜川市装饰行业协会、铜川市总工会共同举办了“2018年铜川市职业技能大赛--水电工赛项”,承办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科学技术局、共青团铜川市委共同主办的2018年铜川市职业技能大赛钳工技能比赛,承办了2018年陕西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测量类比赛;我院师生参加省市各级技能竞赛有55名师生获奖,其中一等奖6人次,二等奖11人次,三等奖33人次。2019年共有32名学生在陕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的13个项目上获奖22项。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营造了学生学技能、比能力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学院护理、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和测量专业在铜川区域乃至全省的影响力。

(四)学生服务管理

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1352”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项目为主要内容,认真执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扎实开展五项专题教育活动、积极搭建三个育人平台,不断创新两个育人载体,加强工作融合、整体推进提高。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认真执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双值周”四项工作措施,以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为基本依据,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的五项规定》贯穿全过程。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导向,严格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劳动卫生、纪律考勤等日常管理,以严格管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合格率达到了95%;严明考核评比,认真执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双值周”四项工作措施,实行全过程监管,年均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和辅导员量化考核10期,发工作通报36期,坚持效果导向,不断促进管理质量提升。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促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参加陕西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荣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学院荣获2019年度全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爱国拥军先进单位。学院招聘了2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开展大小活动平均40余场/年,接待咨询平均200个案/年。 学生资助面不断扩展,资助品质持续提升,累计有7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发放奖学金5.60万元,283人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奖学金141.50万元,1999人次获国家助学金,发放助学金749.42万元,有861人次建档立卡家庭学生获得助学金共计250.43万元。

学院2019年有注册成立的39个学生社团,其中思想道德类2个,文艺体育类16个,技能成长类20个,志愿服务类1个;目前共有1700名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每个社团都配有指导教师(个别社团有两名以上指导教师分别授课),其中学院教师38人,外聘教师5人,客座教授2人,党员28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被市红十字协会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队”,“红之旅”志愿服务队被市文明办授予“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情景诗画《银杏树下的故事》入选第五届陕西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节目,原创话剧《唢呐声声照金红》参加陕西省大学生校园艺术节评选。

六、社会服务能力

(一)政府购买服务

学院认真落实国家、省厅、市局及学院相关政策要求,充分发挥现有相关资质及平台功能,大力开展培训、鉴定考试工作,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影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是陕西省建材行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铜川分站、陕西省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站、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人机对话考试机构、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站、铜川市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心、陕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培训考试站、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铜川考点、全国英语等级考试铜川考点、陕西省机械专业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永利欢乐娱人城分站、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职业技能鉴定站永利欢乐娱人城分站,坚持依托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技术咨询、研发、推广等社会服务活动。

2017-2019年,完成铜川市小学校长和幼儿园校园长培训班二期,参训学院189人。组织工程类、医学类和教育类专业技术人员公需课和专业课培训网络培训。参训17300余人。完成了暑期中小学幼儿园语文、数学和英语、理化生等学科2199名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普通话培训、测试十三批次,共计2491人参加培训、测试。组织退役士兵开展学历提高培训,培训人数150余人。举办市农药经营人员技能培训、市药监局“智慧食药”培训、新区农业局培训、财政局会计准则制度培训等,参加培训三千余人。培训耀州区中小学教师 201人;培训耀州区小学校长32人,幼儿园园长24人三年来开展社会服务培训分别为10911人次、12913人次、14477人次。社会人员培训费分别为84.44万元、104.20万元、261.66万元。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省委教育工委“双百工程”工作要求,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相关安排,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制定学院脱贫攻坚工作计划。以扶志扶智扶技总揽学院扶贫工作全局,紧紧围绕耀州区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摘帽和贫困人口增收致富,不断夯实帮扶责任,落实落细帮扶措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学研基地建设,特色产业建设。三年来的扶贫专项款分别为474.76万元、742.30万元、679.49万元。

三年来,学院的政府购买到款额分别为559.20万元、846.50万元、941.15万元。

2017—2019学年政府购买到款额(万元)

图片7 

(二)技术服务

学院高等继续教育稳步发展,稳定办学规模,整合资源,优化教学过程管理;创新机制、突出特色,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等继续教育发展的新途径。三年来开设本、专科专业47个,在籍学生数分别为4485、4170、4130人。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永利欢乐娱人城校外学习中心荣获“2016-2017年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称号;陕西电大铜川分校奥鹏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获得奥鹏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7年度“一路一起”贡献奖。电大开放教育荣获“教务管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永利欢乐娱人城学习中心荣获“2018-2019年度优秀学习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永利欢乐娱人城学习中心荣获“2018-2019年度全国高校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及“2019年度中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

2017-2019年除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以外,学校科研技术服务的实际到账额分别为432.05万元、279.51 万元、238.03万元,均为培训服务收入。

七、存在问题

近三年来,学院以“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突破,破解三大难题,干好十项工作”为抓手,通过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调整,项目化课改,教育教学改革等活动,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距离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学院在人才引进、缺乏高水平教师、专业结构、校企合作、提高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将深刻分析,认真梳理,切实改进。

(一)专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专业建设还存在专业发展不平衡、不稳定,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特色不鲜明,专业吸引力不强,生源规模不足等问题。学院将结合专业发展现状,继续贯彻诊改理念,优化专业结构,以“一流、特色专业”建设为抓手,引领带动其它专业全面提升,对接铜川产业链、人才链,加快陶瓷类、康养类专业建设步伐,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企业参与育人全过程,积极宣传有特色的品牌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促进各专业持续发展。

(二)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在学院诊改工作的推动下,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成果明显,在财政预算紧张的前提下,连续投资近2900万元用于智慧校园建设。学院信息化建设有规划设计,有落地实施,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但是还存在以下问题:

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体制机制;

2.加快关键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使用;

3.提升全员信息化素养。

针对以上问题,学院将加强组织协调,将全院信息化建设一盘棋统筹考虑;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将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途径制度化,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进度;将加强全员网络安全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总之,对照标准,通过自评,我院在基础能力、“双师”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五个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显著增强,学院上下,凝心聚力,取得了重要成果,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评估结论:我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较强,所设置的专业能较好地为铜川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支持,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图片8 
 
 
[ 信息公开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片新闻  
我院启动2019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我院开展“青年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清明节祭英烈主题团日活动 我院举行第五期“庆生日送温暖”活动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来我院参观交流 师范教育与管理学院在学生中开展“我们的节日”刻纸活动
推荐信息公开  
点击排行    
永利欢乐娱人城地址:永利欢乐娱人城 邮政编码:727031
办公电话:0919-3283901,3283907 招生热线:3589018 传真:09193283901 邮箱:tongchuanzhiyuan@sina.cn
版权所有:永利欢乐娱人城 备案号:陕ICP备12005468号-1 技术支持:琦典讯盟
 
Baidu
sogou